金融号

进出口银行和中银理财的合规管理漏洞给银行业的反思
金透社 2025年7月1日 08:26:39  阅读量:2780

金透财经 | 万婕  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

在金融监管持续从严的态势下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6月27日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格外引人关注,中国进出口银行被罚款1810万元,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被罚款1290万元。这两张千万元级别的罚单,敲响了银行业合规管理的警钟,其背后暴露的合规管理漏洞,值得整个银行业深刻反思。

中国进出口银行此次被罚,主要涉及部分种类贷款和政策性业务存在超授信发放、贷款需求测算不准确、贷后管理不到位等问题。作为直属国务院领导的国有政策性银行,本应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,严守合规底线。然而,这些违规行为反映出其在信贷业务流程管理上的严重缺失。从贷前的授信评估,到贷中的需求测算,再到贷后的跟踪管理,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引发风险。超授信发放可能导致贷款过度集中,使银行面临超出预期的信用风险;贷款需求测算不准确,不仅影响资金的合理配置,也可能误导决策,造成资源浪费;贷后管理不到位,则无法及时察觉贷款资金的使用风险,难以及时采取措施化解潜在危机。这警示着银行业,信贷业务的每一个环节都需严谨对待,任何一个流程的合规管理漏洞,都可能如蚁穴溃堤,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。

中银理财作为中国银行的全资子公司,主要从事资产管理相关业务,此次因非标债权投资管理不到位,理财产品投资集中度、流动性不符合监管要求,信息登记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被罚。在资产管理领域,合规管理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权益和金融市场的稳定。非标债权投资管理不善,可能导致资产质量下降,影响理财产品的收益;投资集中度和流动性不符合要求,一旦市场出现波动,容易引发流动性危机,使投资者面临资金无法及时赎回的困境;信息登记管理不到位,则损害了市场的透明度,破坏了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。这对银行业的理财子公司而言,是一个明确的信号:在日益复杂的金融市场环境中,必须加强对各类投资业务的合规管理,提升信息披露的质量,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,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秩序。

回顾2024年,银行业在合规管理方面面临着严峻的考验。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,人民银行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、外管局在2024年全年对1103家银行开出6343张罚单,罚没金额共17.39亿元 。从违规类型来看,信贷业务违规是重灾区,共计3819张罚单。中国进出口银行的违规行为正处于这一高发领域,凸显了银行业在信贷业务合规管理上的顽疾。而中银理财的问题,则反映出理财业务在快速发展过程中,合规管理未能同步跟上的现状。在整个行业中,无论是国有大行、股份制银行,还是城商行、农商行,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合规问题。国有六大行因其各地分行较多,与农商行的罚单数量均超过千张 。这表明,合规管理漏洞并非个别银行的问题,而是全行业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挑战。

进出口银行和中银理财的合规管理漏洞,究其根源,一方面是内部管理机制的缺陷。在银行内部,可能存在部门之间沟通不畅,业务流程缺乏有效监督与制衡的情况。以进出口银行的贷后管理不到位为例,或许是贷后管理部门与信贷发放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及时,导致对贷款资金流向监控缺失。另一方面,是对合规文化的重视不足。部分银行员工在业务操作中,过于追求业绩,忽视了合规要求,反映出银行在员工培训与价值观塑造上的短板。在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,银行追求业务拓展和利润增长无可厚非,但绝不能以牺牲合规为代价。

此次两张千万元级罚单,给银行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,更是声誉上的损害。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,其稳定与合规经营关乎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。银行业必须以这两家机构为鉴,深刻反思自身在合规管理上的不足。从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入手,优化业务流程,加强部门间的协同与监督;强化合规文化建设,通过培训、考核等方式,让合规意识深入人心,成为每一位银行员工的行为准则。只有如此,银行业才能在稳健合规的轨道上持续发展,为实体经济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持,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与繁荣。


金融号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金融号不保证该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数据及图表)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时性、原创性等。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,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用户违规操作举报电话:86-10-68060420,举报邮箱:zgjrw2010@126.com。
相关机构:
相关推荐
热门推荐
72小时点击排行
一周点击排行
备案 京ICP备07028173号-1
Copyright 2002-2020 financeun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
版权所有:中金网投(北京)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资产控股:亚洲金控投资有限公司